正当这时候,杨西盼和学校负责带教游泳队的体育老师一同出现在了教师食堂。杨西盼本来还想着打电话问袁祝要不要一起吃午饭,结果没成想直接在食堂遇见了。
不到四点,高中已经放学,杨西盼提议一起去看场电影然后再吃个晚饭。袁祝一时想不出合适的借口推脱,于是乖乖坐上杨西盼的车。她本想着在学校附近活动一下,结束之后她可以再去趟实验室看一眼动物和细胞
李曦接着说,“哎,杨西盼、袁祝,你们是同届不同班吧,互相认识吗?”
一时间袁祝语无伦次,把高瞻夸得天花乱坠,然后小心翼翼地坐在高瞻对面,低头扒拉餐盘里的青菜,高瞻脸上带着一丝意味不明的微笑,他推了推眼镜,只是客套地笑了笑,却没有接话。好在李天清很有眼色,笑着来了句“原来小袁是晨光中学的学生啊,难怪工作的时候这么优秀,用心还负责”。袁祝听了,抬头朝李天清感激地笑笑。因
午餐后,原本袁祝盘算着要和高瞻他们一起回事务所,结果李曦发话,要向高建筑师“借用”袁祝一下午,让她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在帝国理工读博士的生活——果然,人要是混到什么国际名校毕业,怕是拉出来得屎都不再是大粪,而是可以滋养农作物生长的有机肥。高瞻爽快地答应了李曦的请求,还嘱咐袁祝不用着急回事务所,多和老师学生交流交流,丝毫没有了平时那种工作狂的架势和大老板的威严,真是十足的演技派,金鹰奖组委会应该考虑把下一届的影帝颁给高瞻。
李曦自然也记得这个学校游泳队的中流砥柱,“哟,今天怎么这么巧,张校,我再给您介绍一下,杨西盼,咱们学校最早一批游泳特长生,在市里比赛拿过奖,您之后还给颁奖状来着呢。”
高瞻的眼镜片反光,袁祝看不清他眼睛中的情绪,她只能静静等待这位爷一会回到事务所之后的爆发。
在学校的这一下午,杨西盼可比袁祝更加兴致勃勃,每见到曾经的老师,杨西盼都要重复一遍袁祝是在帝国理工读完了博士这件事,那架势比他自己是帝国理工的博士还来得殷勤——袁祝知道自己的母校在国际上有一些知名度,但似乎学校的综合水平倒也不及杨西盼嘴里所忽悠得那么数一数二首屈一指。袁祝心里既有感动,又有无奈,她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十几岁青春年少时候做过得粉红色的梦,已经不再适合三十多岁的人了。
高瞻这个第六感还是挺准的,袁祝的经历确实比她写在简历里的丰富多彩许多。
非常好。袁祝听着杨西盼这么回答,简直想把他从食堂踹出去。“她”告诉我,一定要这么故作暧昧地说话吗?袁祝觉得解释也是百口莫辩,不如闭嘴,于是接着陪笑。反正她和高瞻、李天清坐在一桌,杨西盼就算脸皮再厚也不会凑过来,只要一会吃完饭她趁杨西盼不备赶紧跑路跟高瞻和李天清回事务所,就可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
高瞻和其他设计单位的设计师们跟着早上布置会议室的年轻男老师参观了校园,之后就“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回我的高老庄了”,而李曦则带着袁祝一起回到高中部,在各个学科教研室窜了一通,杨西盼也屁颠屁颠地在后面跟着,一路上指指点点闲言碎语。然后袁祝和杨西盼又到了高三年级的一班,也就是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个班,作为很多年以前的高三一班学生,袁祝在这间和当年相比变化不大的教室,讲了几句鼓励高三考生的冠冕堂皇的话——其实她高中毕业十多年了,高考的记忆对于她来说已经十分模糊,平心而论高考之后的考研或者出国考试,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比高考的难度和挑战有过之而不及。高考,早就随着袁祝的青春岁月一起消散在是建立了。袁祝和讲台下坐着的少男少女们隔着好几道天堑鸿沟般的代沟,她只能捡好听的说,中规中矩地嘱咐这些年轻孩子们抓紧最后的时间,调整心态,努力冲刺,真心实意地祝愿他们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迈好长大成人的第一步。她没法说破成年人世界里的诸多真相,比如她比杨西盼高考多考了一百多分,但是杨西盼现在是两家公司的老板,她却是一个起早贪黑在实验室搬砖的科研民工。
没等袁祝回答,杨西盼答到,“她告诉我她回学校了,我就跟着过来看看老师。”
此时高瞻憋着一股说不上来的气:袁祝隐瞒了她毕业于晨光中学的事儿。其实也不能算隐瞒,工作简历又不写中学的教育背景,所以饶是高瞻早就从张梦睫那要来了袁祝的简历,也只是了解到袁祝本科、研究生和博士念得学校。高瞻本就因为袁祝出身帝国理工大学而十分意外,这回又加上一条晨光中学校友的身份,他不禁好奇这个姑娘身上到底还有多少会让他惊讶的谜团。
第26章 26
持建筑师高瞻老师。高老师刚刚在江西做完一项废弃工厂改造成中学校舍的项目,这个项目业内评价非常好。而且高老师本人对待建筑设计特别用心,对待整个建造也特别负责,工作态度让我觉得和咱们学校的老师们特别像。”
在一边当陪衬的高瞻冷眼看着杨西盼,他早就认出来这就是前段时间他在事务所楼下远远见过得年轻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