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性。
廿四卷依旧是信息量非常大的一卷,我用了两种手法,来凸显莲台第二决这场战斗的意义:其一是现实与回忆交错的方式,这个在里比较常见;其二则是切换视点的“顶真”手法,叙事观点若从A角色切入,在末尾时会带入B角色的相关讯息,然后下一段就是B角色的视点,接着带到后续相关的C角……
这个灵感,是来自一九九四年的马其顿电影“暴雨将至”(BeforeTheRain),导演米丘·曼切维斯基(MilchoManchevski)更凭借本片,得到了该年的威尼斯金狮奖。“暴雨将至”由三个片段组成,一开场其实就是第三段的结局,整部电影的叙事手法呈现一个完整的圆,非常巧妙。
在本卷里,我撷取的是这种“圆”的概念,就像有多台摄影机跟着不同的角色、各自拍下其所见,最后再剪辑起来;在甲段中,可能A角色听到了一声惊叫,读者再跟乙段中实际发出惊叫的B角色相对照,就会产生微妙的时间差。这种“此起彼落”的感觉,是我对于诠释这段数千人的大场面的理解,也希望大家能看得过瘾。
除了莲台二、三决外,本卷重点着墨的还是人。
邵咸尊的回忆里,还原了当年青锋照在妖刀乱世前的景况,对于“是谁在针对青锋照”、甚至整个妖刀Yin谋的梗概与运作方式,都提供了微缩模型般的对照。读者在思考、困惑于这份既视感之余,我想将会发掘出东西来。
我一向不喜欢漂白歹角,一个做了很多坏事、甚至手上正做着坏事的人,不能因为有悲惨的过去就得到谅解。在现实生活里,即使改过向善了,很多人仍旧得背负过往的十字架,为他做过的事情持续付出代价。
因为做好的、正确的事情,本来就不是为了求得原谅。“翻然悔悟”所指的,应该是对于何谓“正确的事”的醒悟,而非买一张漂白归零的赎罪券而已。
为此之故,我喜欢探究反派在走上反派道路的前后,内心世界的变化。世界上是的确有一种人,做坏事只为了喜欢看人受苦而已,这点无法否认;但有所谓“坏人”,他们心中(曾经)也有在乎的人、想守护的东西,甚至最后因此坠入黑暗,万劫不复。而有的时候,恶根最初不过是最最平常的人性本能,譬如嫉妒,譬如自卑,譬如渴望被关注。
如果读完廿四,大家能和我一样,为这样的人稍作感叹的话,我的尝试就算是成功了。倘若因此成为邵咸尊的粉丝、高呼“我的家主哪有这么傲娇”,则算是超级大成功……(被殴)
二〇一二年农历元月初七于高雄
封底兵设:号刀令
【第二十四卷完】
第二十五卷五Yin炽盛
内容简介:
封面人物:阿妍
这是一处武林秘境,已为世人所遗。相传谷中有三样宝物:天佛赠予龙皇玄鳞的殿宇“接天宫城”,玄鳞化出龙形后所遗的巨大尸骨,以及“洞中之月”。
“你信不信五Yin大师?”染红霞问。
“我信。”耿照回答。
“我也信。这样,就更令人想不通啦。”染红霞倒抽一口凉气,颤声道:“大师说三样宝物都是真的。他曾经亲眼见过……就在这里!”
第百廿一折重泉有罅,福祸自生
石莲倾倒,三座高台顿时陷入混乱。剧烈的晃动与骇人的轰响如半山崩坍,震得众人腿软耳鸣,动弹不得,连训练有素的谷城战马都嘶叫着人立起来,抛下了许多不及防备的骑士。
也不知过了多久,黄尘渐渐散去,广场中央已不见巍峨壮观的九品莲台,破碎的大块花岗岩交迭错落,十丈方圆以内找不到一块平地;居中的乱石堆较周围略高,盖因莲台的底座以青砖砌就,做为地基,与寻常屋舍并无不同,然而此际也已看不出轮廓,触目所及,甚至无一块略具其形的青砖。
连坚硬的莲台底座、青石地面都被砸得粉碎,何况血rou之躯?
许缁衣猛然起身,张嘴欲唤,却发不出声音,身畔二屏小脸煞白,目瞪口呆。
符赤锦拎起裙幅飞步下楼,落地时微一踉跄,几乎仆倒,却似无所觉,径施展轻功掠去,直至歪斜迭垒的倾石前,才惊觉石堆竟如此巨大,一时怔立,饱满的胸脯不住起伏;独立良久,却流不出一滴眼泪,娇腴的身子仿佛被山风吹透,里外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留下。
另一头,媚儿甩开了环护的金甲卫士,一马当先冲到崎岖的破碎带边缘,见乱石矗立如小山,想也没想,本能地一跃而上。
谁知落脚处尖锐畸零,背面却光滑如削,其下一片七八尺长的陡峭平面,不小心失足滑落,后果不堪设想。她靴尖一沾石顶,便即借力蹬跃,倒纵回原处,没敢勉强驻足;愣得片刻,突然动手挖起石块来,边回头冲金甲卫大吼:“混蛋!快来帮忙!还愣着做甚?快!”语带哭音犹不自觉,闷着头徒手掘土推石,掘得香汗如雨,银牙咬碎,神情无比凄厉。
“殿下不可!”
众金甲卫扑上前将她拉开,可